【航运知识】日本造船业剖析

发布日期:2016/10/7

       日本近代造船工业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迅速发展。自1955年日本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至今保有全球最高水平的造船技术。其间曾遭受二战和石油危机,日本造船工业虽然因此几次陷入低谷,却仍然在将近半个世纪一直保持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


日本具有雄厚的造船实力


    造船曾是日本主要换汇产业之一,状况最好时造船业出口曾占日本出口总额的98.6%。近年来,国际海运业船舶更新换代速度放缓,建造新船需求下降,造船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船舶在日本出口中的地位下降,出口额仅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左右。
日本船舶工业由私营企业构成,规模十分庞大,船厂数量众多。这些船厂以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和长崎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九洲、四国等地区。世界上大部分造船企业为中小型企业。目前世界上的大型造船企业大约有近30家,其中包括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日立造船公司、三井造船公司、川崎重工业公司、日本钢管公司和住友重机工业公司7家大型造船企业,共拥有20多家造船厂。日本大型造船企业数量虽然不多,但造船能力、造船产量、产值和职工人数在业界始终占据主要地位。除了日本钢管公司是以钢铁冶炼起家以外,其余6家都是由造修船逐渐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2002年,为增强竞争力,日本将造船工业重组为三菱重工和住友重工两大造船集团和万国造船公司、IHI联合造船公司、川崎造船公司、三井造船公司4家造船企业,仅占日本船厂总数的3%左右,但造船能力和产量占日本舰船工业的50%以上。除上述这些公司以外,日本还拥有近千家船用配套设备生产厂。此外,日本还有近千家小型工厂从事小型内燃机修理和船舶电气安装业务。日本国土交通省海事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船用配套产品产值连续5年递增。其中,1万马力及以上的大型船用柴油机,1000~10000马力的中型机,1000马力以下的小型机同比增长均超过13%以上。
    日本具有雄厚的造船实力,产品种类齐全,从各种类型的货船、客船、油船到技术复杂的液化气船等,应有尽有。日本船厂近些年将大量资金投入R&D(研究与发展)项目和新型生产设备,企业此项开支逐年增加。目前日本大中型造船企业大量运用CAD、CAM和CIMS技术,并采取精度管理,目的是要保证产品质量、性能、生产进度与降低成本。大量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的引入生产领域。因此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逐步下降,财务状况逐渐好转,这使得它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


政策支持与强化研发


    日本造船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有效地对造船工业给予指导。其中具体包括:处理过剩的造船设施能力;企业合并,实施集团化管理,调整和强化产业体制;特定船舶制造业安定事业协会收买被处理的设备和土地,并对由此而发生的解雇金、退职金等债务给予担保;根据促进特定远洋船拆解临时措施法和促进船舶拆解补贴制度等,大力促进拆船;根据垄断禁止法,对造船设备能力在1万总吨以上船厂的造船产量加以限制;促进高附加价值船、船舶配套设备、海洋开发设备等新技术和生产技术开发,强化研究开发体制;促进国际协调,加强造船国之间对话,稳定造船市场秩序;提供出口信贷,促进在日本船厂造船,支持造船工业;对产业调整给予援助。
    第二个原因是日本非常重视船舶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日本的国家级船舶技术研究所和民间造船公司所属的研究部门也是舰船科研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有效地进行研究开发,由国家制定综合性重要研究开发计划,将各方面科研力量集中起来,并以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研究力量为核心,由产、学、官三方联合开发。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国家重点向国立研究机关拨款;二是由民间财团和企业出资。
    第三个原因是良好的历史机遇。日元曾经大幅度贬值,使得日本造船工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新船订单大幅度增长。日本趁此机会,为造船工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来,“中国特需”又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造船和海运等产业的恢复和发展。由于中日、中美贸易的迅速增加,运力供不应求,连旧船都成了抢手货。日本造船和海上运输业出现了20年来未曾有的兴旺。日本造船业巨头为扩大再生产,增加投资。这些新的设备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活动扭转了日本经济的“空洞化”,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陷入竞争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长期以来,日本造船业始终居世界之首。但是,造船业的竞争环境正在急剧变化。鉴于世界造船业设备投资过剩,船价下跌,市场需求尤其是超大型油轮等大型船舶更新需求减退,今后国际海运业船舶更新换代速度放缓,造船业国际竞争趋于激烈。尽管在造船技术与造船质量方面日本还具有优势,但实际上真正能居世界第一的方面已为数不多了。
    由于中国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大力发展造船工业,使得日本在国际造船市场上的份额不断缩小。韩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在设施规模上超过了日本,在产品质量方面所得到的评价也与日本不相上下。另外,中国正在积极进行设备投入,造船生产要素低廉化来势汹汹, 在中小型船舶市场竞争中对日本构成威胁;而日本造船成本日益提高,造船人力高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无法采取低价策略来争取订单。应该看到,目前日本早已失去了绝对领先的地位。
    据日本造船工业会预测,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内,世界船舶市场的需求将减少到2000万吨,导致竞争加剧,价格下降,造船业将面临更大压力。近年来,日本七大造船公司或综合企业的造船部门基本上都是赤字经营。来自外国政府抗议压力更加强烈。最近欧盟提出,日本政府给予造船厂出口融资,违反WTO公平竞争的原则。原有的日欧协议限制了日本造船能力与造船产量,影响了日本造船业的发展。
    日本的造船业历经半个世纪,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在制造业更多地向海外转移、竞争力渐失的环境中,生产规模有所下降,产业有空洞化倾向,亦造成维持关联产业集成的困难,造船业陷入竞争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此外,对“中国特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由于中国大量买进原材料,抬高了许多原料和运费的价格,钢价已经达到15年来的最高值,铜价提高了40%,海运费两年上涨了6倍。这必然大大增加日本制造业的成本,为制造业的复苏投下阴影。日本政府定位发展政策为“东北亚物流中心国家”,造船业有高度集中化的趋势。尤其是中国最近积极建设大型造船厂,加上成本优势,规划在2010年世界造船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5%,未来将对日本造成严重竞争压力。


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为应对激烈竞争,日本造船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持其国际竞争力。
    1.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支援体系。制定相关法律和措施,从资金和制度方面给予合作。日本造船业实行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形成以三菱重工等大企业为行业龙头、中小企业为辅的行业格局。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2.提高产业的科技竞争力。为加强产业基础,日本造船业推进信息化,采取环保措施,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开发新一代运输船舶;通过高级技能信息化,保留特殊生产技能和生产诀窍,研究传承技能的政策和教育体系,促进生产体系升级。集中技术力量,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减少承接造价较低的普通船只,提高盈利水平。
    3.完善产业基础。在中、长期将采取措施,使日本造船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以灵活地适应多样化市场的需求,并创造需求;改进生产设备和工作环境,削减过剩人员和生产设备,大力降低生产成本。按不同种类和船型实现专业化生产,加速船舶配套设施及船用构件的出口,并大力推进船舶及船舶工业制品的规格化和标准化。
    4.实行行业团体管理,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日本造船行业构筑了高度成熟的行业管理体系。拥有日本船舶标准协会、日本造船工业会、日本舶用工业协会、日本舶用机关整备协会等30多个外围团体,负责制订日本造船业的竞争战略及船舶标准(JMS),参与应对及处理WTO、OECD等国际组织中涉及日本及第三国的造船纠纷,研究韩国、中国造船业发展的动态,研究措施改善承接新船订单的环境等。促进造船企业间的协作,如共享船舶图纸、物资调配情报,共同竞争新船订单等内容。
    5.积极参与国际互动。日本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力图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主导权。在策略上积极呼吁各国限制造船生产能力,试图以此推动船价上涨。促进国际船舶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促进老龄船拆解;加强与中国、韩国等新崛起造船国的交流与合作,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近年来韩国、中国等造船工业发展迅速,日本对此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为加大搜集中国造船工业信息的力度,川崎重工等企业开始与中国企业合资造船,应对中国低价攻势,进行海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