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月21日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面对巨大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宁波舟山港202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同比增长4.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3%,运输生产实现了逆势增长,货物吞吐量连续第12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列全球第三。
2020年,宁波舟山港直面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坚持“两手硬、两战赢”,着力发挥港口基础性、枢纽性作用,率先恢复生产,集装箱吞吐量降幅逐月收窄,在6月份首次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并在7、8、9月份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到9月底实现港口年度集装箱吞吐量指标全面翻红。此后的10月份,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1.2%,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并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接连取得年货物吞吐量再创纪录、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2800万箱”、年海铁联运业务量首次跨越“百万箱”新台阶等一连串新成果,划出了一条饱含海港人奋斗的深“V”反转曲线。
深“V”反转的背后是宁波舟山港奋力扛起大港使命担当的勇气和魄力。自去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宁波舟山港全力以赴推进物流链、供应链恢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计帮企业客户解决困难,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集卡司机分批次到岗,逐步助推港口生产水平恢复;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降低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全年预计累计降费约2.1亿元;成立防境外疫情输入引航专班,专门服务境外疫情风险地区重点船舶,成立至今已成功引领来自境外疫情风险地区船舶12533艘次,完成包括国内首艘涉疫船舶在内的9艘涉疫船舶共计33艘次引航任务……一项项举措掷地有声,顶住了直线下滑的压力,并逐步将其扭转向上。
深“V”反转的背后是宁波舟山港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引擎马力全开的澎湃动力。2020年,宁波舟山港主动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枢纽节点等区位优势,织密服务网络。集装箱航线总数创下260条的历史纪录,其中与“一带一路”相关航线总数超100条,全年航班升至近5000班,完成年箱量超1000万标准箱。内支内贸业务持续推进,乍浦线、温州线、大麦屿线等多条内支线箱量稳中有升,助推宁波舟山港全年完成内贸箱量同比增长超10%。同时,铁路穿山港站成功启用,宁波舟山港多个港区直通铁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开拓安庆、海安等16个海铁联运业务点,新开通海安、芜湖2条海铁联运班列,海铁联运班列总数达19条,业务辐射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56个地级市。2020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2%。
深“V”反转的背后是宁波舟山港全力保供的坚定决心。宁波舟山港持续深化与全球矿业巨头的合作,建成投产淡水河谷鼠浪湖磨矿中心,并成功启动力拓-宁波舟山港铁矿混配业务,进一步延伸供应链服务内容;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为依托,发挥宁波舟山港铁矿石业务一体化经营优势,为江苏、安徽乃至长江中上游客户提供便捷的“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实现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全年完成全程物流2000万吨,同比增长30.4%。同时,开展原油期货交割业务、山东地方炼厂锚地过驳业务,助推原油接卸量稳中有升;开辟天津-宁波滚装新航线,引进浙江省首批滚装外贸进口汽车项目,吸引北京奔驰品牌落户梅山港区,实现滚装汽车内外贸业务齐头并进,全年累计完成滚装汽车吞吐量33万辆,同比增长31%。
1月21,交通运输部公布了2020年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1-12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4911万吨,同比增长4.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430万TEU,同比增长1.2%。
中国大陆货物吞吐量十大港口分别是:宁波舟山港(第1)、上海港(第2)、唐山港(第3)、广州港(第4)、青岛港(第5)、苏州港(第6)、天津港(第7)、日照港(第8)、烟台港(第9)、镇江港(第10)。
位次上,镇江港首次杀入全国十大货物吞吐量港口中,其他前九大港口保持排名不变。
中国大陆十大集装箱港口分别是:上海港(第1)、宁波舟山港(第2)、深圳港(第3)、广州港(第4)、青岛港(第5)、天津港(第6)、厦门港(第7)、苏州港(第8)、营口港(第9)、大连港(第10)。
香港完成1796万TEU,同比下跌1.9%,已被天津港超越。排名上,苏州港由第九位上升至第八位;营口港则由第十位上升至第九位;大连港则由第八位下降至第十位。
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青岛港、天津港、苏州港在两份榜单中皆榜上有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二季度世界经济因疫情冲击跌入谷底,从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布的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看,除中国外,其余国家GDP都出现了大幅度地萎缩。中国的集装箱港口则在经历一季度的停工停产后,二季度逐渐恢复元气、抢抓生产直至最终冲刺,反应在各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上,最终实现平稳增长。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逆势“翻红”,冲上4350万TEU新高峰,连续第11年摘取全球桂冠。主要是由于上海港大力提升“公改水”服务能级,保障社会企业所需原材料水路运输通畅;主动推出进口冷藏清关箱异地提箱服务;试点外贸集装箱“进口直提”“出口直装”;在全国港口率先推出堆存费用减免等措施,率先落地国务院专项费用减免政策,确保各项紧急物资港口物流通畅,与企业客户并肩作战,打通港口“大动脉”、畅通转运“微循环”。二季度全面进入复工状态后,提出“多做一箱也是贡献”鼓舞士气,随着中国经济改善势头强劲,货物贸易增长迅速,上海港迎来了集装箱运输的高潮,7月份创造多项纪录,最终在四季度掀起冲刺全年生产目标的高潮,最终连续十一年位于全球之巅。
宁波舟山港在6月份首次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的同比正增长,在9月底实现年度指标全面翻红,到12月中旬超2019年全年总量,收获了年货物吞吐量再创纪录、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2800万箱”、年海铁联运业务量首次跨越“百万箱”新台阶等一连串新成果。内支内贸业务持续推进,乍浦线、温州线、大麦屿线等多条内支线箱量稳中有升,助推宁波舟山港全年完成内贸箱量同比增长超10%。同时,铁路穿山港站成功启用,宁波舟山港多个港区直通铁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强与船公司合作,在南昌开行中远海运、马士基“一天双班”精品示范线路,最终实现海铁联运100万TEU的突破。
青岛港则是在疫情影响,全年都保持稳定增长的港口。2020年,青岛港共开通新航线20条,外贸航线14条,全年累计靠离300米以上的大船4600多艘次。连钢创新团队”以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第6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的世界纪录。
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增幅最大的天津港,2020年组建了汇集各大港口人才的领导班子,生产业务不断向上,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1%;环渤海集装箱运量突破1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7%;集装箱海铁联运突破8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2%……多项数据增幅位居全球主要港口前列。
苏州港作为集装箱排名前20中唯一的内河港口,位列全国第八。其中,区域内的太仓港以集装箱吞吐量 521万标箱,是苏州港重要的集装箱生成港。太仓港实现进口层面“沪太通关一体化”,成为全国率先实现跨省通关一体化的港口,全年新辟航线6条,其中近洋航线3条、内贸干线1条、长江内河支线2条,航线总数净增2条、达到211条(班)。
目前,已经握手言和的大连、营口两港,在吞吐量的走势各有不同。营口港实现了全年3.1%的增幅。单从营口港来看,内贸集装箱海铁联运年度发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同比增长25%,在营口港集装箱吞吐量中的占比提高到17,其增量货源主要来自于从北方销往南方的粮食,同比上年增加21万箱,增幅143%,其他基础货源如钢材、化工、玉米淀粉等东北制造业的工业原材料或产成品也保持增长。
前二十大港口中,北部湾港口实现集装箱吞吐量增幅32.2%,增幅领跑全国港口。2020年,北部湾港加快速度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开通航线52条,其中外贸28条,内贸24条,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港口,主要覆盖东南亚、日韩等,外循环主要以摩托车散件、汽车配件、玻璃纤维布、发动机等为主。据了解,到2021年底,北部湾港集装箱进出口环节总体耗时将压缩30%以上,综合费用降低30%以上,达到国内一流港口水平,不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之年。根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贾大山、徐迪、蔡鹏《2020年沿海港口发展回顾与2021年展望》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疫情造成的产业链中断以及跨境贸易行为的限制,使得各国意识到完善和强化自身产业结构及分工的重要性。各国开始强调“自主可控”,涉及民生和国家命脉的战略产业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此次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各国在产业政策和开放态度上的收缩,对产业链全球化的负向影响会进一步增强。进入疫情后的新阶段,供应链全球化的步伐会朝着两个重要的方向演化。一是本地化趋势。长产业链整合加快,重要的行业产能的本土化和周边化布局逐步加快,欧美发达国家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的回流,以充实其国内应对未来世界变化的应急保障能力;二是多元化趋势。将产业配置在多个区域和国家,减少对产业链上某个核心国家的依赖,以实现风险规避。我国部分产业转移至东南亚地区已逐渐成规模,但我国自身的优势不容忽略。金融危机之前,由于我国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与主要贸易国家经贸摩擦日益增多,产业外迁已经开始,疫情更是加速了中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进程。但我国从制造能力和技术实力以及产业链的完整程度而言,仍然具有较大程度的领先优势,短期内的大幅度转移难以实现。
2021年,沿海港口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集装箱吞吐量较快增长,增幅约在6.5%左右,国际线和内支内贸分别同比增长4%和9%;大宗散货实现平稳发展(煤炭平稳、金属矿石基本持平、铁矿石微弱下降,石油和天然气较快增长;港口建设投资保持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