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年底前热轧板仍可能会再度出现反弹行情

发布日期:2012/12/27

随着“十八大”的开幕和闭幕,11月份热轧市场呈现先扬后抑的格局。然而,进入12月以来,在制造业PMI回升之际,商家对于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较为强烈,国内热轧主导城市开始小幅探涨。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年底前热轧市场仍可能会再度出现反弹行情呢?笔者将结合相关基本面动态对此略作分析。  

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迹象较为明显。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连续三月回升,并连续第二月在50%的枯荣分界线上方,此外12月3日公布的11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也达到50.5%,是13个月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这表明实体经济回暖趋势明显加强。然而,值得关注的是,11月份国内钢铁业PMI为49.2%, 较上月回落3.5%,重回收缩区间,这意味着后期钢市走势仍不容乐观。   

社会库存创新低,但资源供给压力趋增。自9月份热轧反弹以来,贸易商出货略有好转,市场资源不断消耗,而钢厂则通过采取增加出口、直供终端和减少代理等策略,使得市场货源持续短缺,截至11月30日,全国热轧库存总量为295.98万吨,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不过,近期多数市场的资源补充有上升的趋势,例如前期库存降幅最大的主导市场上海,市场传闻的大量日照低成本资源已逐渐抵沪,西北、西南等地区久未发货的主导钢厂也开始正常到货,且总量较大,其余城市的到货量也开始增多,后期市场资源供给压力将逐步加大。 需求放量始终不明显。随着天气逐渐寒冷,气温明显下降,终端采购积极性降低,以北方地区为首的下游用钢需求已明显缩量。从具体数据看,11月份钢铁业的新订单指数为46.5%,较上月回落8.9个百分点,这一指数在之前的3个月连续回升,并于10月份重回扩张区间,11月却大幅回落至收缩区间,显示市场需求在转淡,这对市价的拖累不可忽视。   

原料成本支撑作用正在减弱。因传统淡季来临,下游带钢、型材、线螺开工率都呈下降态势,其对于坯料的需求也将相应萎缩,贸易商对后市信心不足,冬储意愿弱,持观望者居多,原料市场行情难有起色,从而导致热轧市场的成本支撑力度正在趋减。   

综合来看,虽然当前国内宏观经济逐步企稳,钢铁行业PMI及新订单指数均出现回落,显示后市需求堪忧,而多数地区资源量开始增加,市场资源供过于求矛盾或将再度显现,加之原料成本支撑作用也在减弱,预计年底前热轧市价继续走低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