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波黑、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等13个国家,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2006年,该地区GDP总量为9492.6亿美元,外贸总额达8965.3亿美元。该地区的汽车制造业、发电设备、采煤技术和设备、飞机制造技术、船舶制造技术、生物技术、制药、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葡萄酒酿造等等许多行业都具有良好的基础,曾经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随着波、捷、匈等7国陆续加入欧盟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这些优势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竞争力也逐步提高。
船舶工业
波兰:波兰造船工业有雇员50人以上的企业57家,最大的造船企业三家:什切青造船有限公司、格但斯克造船有限公司和格丁尼亚造船有限公司。
波兰造船工业生产船舶总吨位约40万吨,船舶品种包括大型货运和客运船、拖轮和游艇等。波兰船舶主要出口挪威、德国、英国、荷兰、瑞典、丹麦和新加坡。主要进口国是挪威、荷兰、瑞典和丹麦。
罗马尼亚:自1999年以来,罗造船企业相继被外国公司收购,目前,其生产主要是接外国的订单,生意相当不错。尤其是目前罗最大的船厂——曼加利亚的大宇重工订单生产已安排到2009年。罗主要船厂有:Daman Galati造船厂,由荷兰Damen投资2500万美元;图尔恰船厂-由挪威Aker Brativaagr集团控股;布拉依拉船厂-由挪威Aker Breviku间接收购;曼加利亚-大宇重工,由大宇控股51%,罗国家占股49%;康斯坦察船厂-由马绍尔群岛的一家国际资源公司收购。
克罗地亚:造船业在克罗地亚具有悠久的历史,几百年的造船传统使克罗地亚造船业在技术、质量等各方面保持较高的水平,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次世界大战前,克罗地亚作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里耶卡造船厂(现为“五·三”造船厂)即为奥匈帝国建造巡洋舰、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潜水艇等。
目前克造船业支柱为五大造船厂:乌利亚尼克造船厂(Uljanik d.d.)、“五·三”造船厂(3.Maj d.d.)、斯普利特造船厂(Brodosplit d.o.o.)、克拉列维察造船厂(Kraljevica d.d.)和特罗吉尔造船厂(Brodotrogir d.d.)。克罗地亚制造的长度50米以下的豪华帆船多次在国际展览上获奖。然而,由于多年来缺乏投入,目前克造船业技术设备已显落后,近两年建造的船舶主要为油轮、液态化学品船、多用途混装船(汽车、集装箱混装)等附加值低的船舶。克在船用内燃机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和生产能力,除供自产船舶使用外,还向韩国、德国等世界造船强国出口,是克造船业中具有较强实力的部分。截止2006年3月6日,克造船订单已排满至2009年,共68艘船,总载重吨位数276万吨,排在韩国、日本、中国、德国和中国台湾之后,列欧洲第二位,世界第六位。
来源:中国船舶网